巴中是川陕苏区首府、秦巴生态名城,系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全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做优绿色文章,做强生态经济,助推振兴发展,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十三五”末,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97%,森林覆盖率63%,国控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双达标,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8%。5个县区中4个入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1个区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区。 坚持示范创建引领 形成全域推进格局巴中生态环境 据了解,巴中深入践行“两山”理论,牢固树立生态立市发展理念,立足山水人文资源富集优势,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品牌创建,擦亮老区绿色生态名片。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揽,优化市域发展整体布局,塑造“南城北旅”空间版图。同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绿色生活、绿色社区创建,推动形成保护生态、守护绿色的良好社会风尚。以县区为创建重点,支持各县区立足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形成市级统领、县区先导、全域创建的推进格局。 目前,巴中建立生态文明、全域旅游、文明城市三位一体的创建工作领导体系,实行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双 聚焦绿色低碳发展 打造全域生态城乡 据介绍,巴中践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相融”理念,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构建覆盖城乡的绿色产业体系,塑造革命老区绿色发展典范。坚持以绿兴城、以文兴城、以游兴城、以产兴城、以彩靓城,大力实施城市增绿行动,市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同时,巴中以旅游视野谋划产业园区和新型社区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统筹规划建设集观光体验、旅居康养等一体的乡村新型社区,推动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家园变花园,走出乡村振兴的“生态经济”路径,西厢村等3个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围绕“诗意山水·红色巴中”品牌定位,把文旅康养作为全市首位产业,联合周边市州围绕“红色+绿色”打造旅游联盟,协同推进川陕苏区和将帅故里红色游、大巴山生态康养游,成功创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确定县区“1+1”绿色产业发展布局,支持县区因地制宜发展种养循环、山地高效农业、道地中药材等生态产业,四县区获批国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 严格法纪红线约束 织密全域保护网络巴中生态环境 据悉,巴中聚焦市民关注的重点生态环保领域,颁布实施《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城乡污水处理条例》《扬尘污染防治条例》及相关地方性法规8部,织密多层次的生态环境法治网络,地方环保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认真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685.94平方公里。 同时,巴中整合司法、执法机构力量,成立环保法庭、环保侦察大队,创新建立河道警长制和法检两长同庭办案,2018年来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300件,对污染环境案件被告人判处实刑22件31人,刑事拘留17人,形成强大震慑。强化法治宣传,培树先进典型,突出示范引领,涌现出全国生态文明奖获得者、全国“十大最美基层环保人”“四川十大法治人物”刘永涛、全国最美护林员景祥俊等一批先锋模范。 |
为积极推广水稻机械化育秧技术,提高全市水稻生产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4月22日,全市2025年[详细]
4月17日,巴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汉巴南铁路汉中至巴中段方案研究采购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