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对于加快改变乡村发展面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补齐乡村建设短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全市上下建立了“五污联治、六区联防、八部联动”攻坚机制,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纵深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创新探索的“3445”农村生活污水建设运维一体化治理模式在全省推广,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就是一个缩影。 ![]() ![]() 2022年6月7日,小编跟随“新秀巴中 网聚力量——主播说环保”暨2022年巴中市“六。五”世界环境日新媒体记者线下采风活动的队伍来到了曾口镇书台村,漫步在玉带般的乡间小道上,6月的榴花已落幕成球,沉甸甸的李子、梨果挂满枝头青翠欲滴,红色的月季、洁白的栀子花一朵朵一簇簇竞相开放,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掩映在青山绿水间,空气中不时飘来阵阵清新扑鼻的香味,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远处的农田忙碌,整个村庄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 小道尽头有一个小湖,碧绿的湖水静静的像一面镜子, 小湖的旁边有一间白色的小屋格外引人注目,小屋的周围被一块块梯田式的绿植包围着,上面分别插上了标有人工池、一体化设备、调节池等蓝色字样的标牌。村主任热情地为大家当起了讲解员,说这就是书台村农村污水处理站,并将该村如何通过多元治理污水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的运维模式做了详细介绍。 ![]() 据了解,曾口镇书台村位于巴中市巴州区东南部,距巴城25公里,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有耕地1700亩,林地2900亩,辖6个村民小组,502户村民1936人,建成聚居点1个,产业主要是发展果蔬和种养殖业,因被唐代章怀太子李贤选为读书之地而得名。过去村里的水体生态环境是一个薄弱环节,农村的水体一旦受到污染,将会发生不可逆的影响,从地表转化为地下水,就会形成全方位的污染,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导致极为严重的后果。农村的大部分水体污染都与生活污水有关,因此农村的生活污水的治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 近年来,在市委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书台村依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行动,按照污水分散与集中治理相结合,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并单独建起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针对散居农户,因地制宜采取“厕所改建+化粪池处理+还田处理”模式,厕所革命新建单户(联户)化粪池304口,84户修房建屋时自行建设化粪池;针对80户315人的书台村张家大院聚居点,则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目前该站建设有容积60m3化粪池3口及日处理30m3的“A/O工艺”一体化处理设施1套,处理设施出水通过人工湿地净化后再排放。通过采取多元治理的途径,极大地改善了全村人居环境。 ![]() 另据介绍,2018年该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在运行期间也曾因运行维护资金问题一段时间难以持续稳定运行而陷入了瓶颈。为有效破解资金瓶颈,2020年1月,村委会一边向上级环保组织申请给予政策和技术支持,一边组织召开村民大会,通过“一事一议”决定,在受益群众中,组织非贫困户每人每月众筹一元,由于众筹资金额度小,环境效益好,提出后便获得大家积极响应和支持。2020年45户非贫困户村民众筹资金1956元,财政安排2400元,由村集体经济兜底解决2500元,顺利解决了一年的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经费。2021年,巴州区逐步探索推广“财政安排一点、居民自筹一点、综合项目平衡一点、村集体经济补助一点”的模式多渠道解运维经费,书台村村民自筹1956元,财政安排3000元,缺口部分由村集体经济兜底,为该村的农村污水治理奠定了坚实的保障基础。总体看,真正达到了财政压力小,村民负担低,村级能解决,运维有保障,环境效益好的效果,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