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把“建强区级公立医院、优化乡镇卫生院、办好村卫生站”,纳入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举措,一起规划,同步实施,不断完善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壮大医疗卫生工作队伍,开创了“小病村上看、大病就近看”的医疗新格局。2018年,巴州区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巴州区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8岁,比10年前人均提升9.1岁。 巴州区回风社区居民李红:“以前到区医院看病要排队,现在是提前预约,按时段去看,一点儿都不挤。” 以前,巴州区没有一家三级医院,群众看大病要跨市出省。为改变当地就医条件,巴州区近年来先后投入专项资金6.5亿元,推动区人民医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升级改造,打造区域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肿瘤放疗中心、老年病康复中心、医养结合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2019年,巴州区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医院。 巴州区还新建中医院门诊大楼和住院综合楼、区老年病医院、区妇女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为应对重大传染病,新建方舱医院1个、P2实验室1个、核酸检测室7个、医学隔离点13处,组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专家组12个。 目前,巴州区有4家区级公立医院,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家、二级甲等医院3家。区级公立医院现有16个重点专科、3个名老中医传承创新工作室,有省级名医22人、市级名医56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由2011年的610人增加到2021年的1880人;住院床位由2011年的350张,增加到2021年的2100张。 鼎山镇小寨村居民王英俊:“现在镇卫生院的理疗技术、设施环境都很好,我当天去当天回,花钱少,又不耽误时间。” 王英俊患有骨质增生,以前疼痛时要到城里去看,往返一次要几天,而现在在家门口的卫生院就能治疗了。 近年来,巴州区坚持政府推动、项目带动、部门联动,先后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2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个,在每个乡建立中医馆,在每个社区设立国医堂和中医诊所,覆盖率达100%。 为优化医疗服务环境,乡镇卫生院普遍设立门诊服务区、妇幼保健服务区、辅助检查区、中医药服务区、康复理疗区,健全内、外、妇、儿、中医、预防接种、老年病咨询服务等功能科室,增设中医全科、西医全科,开通远程会诊咨询服务系统。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巴州区设立乡镇卫生院发热诊室(重大传染病监测哨点)44个,增配基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员120人,添置防疫设施设备2500多件。 随着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乡镇卫生院在治未病、防大病、控慢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梁永镇宏福村居民罗彦芝:“过去我们看个中医要跑几十里路,现在村里看中医、看西医都很方便。” 为让群众在家门口能看病、看好病,自2016年起至今,巴州区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对村卫生站进行了3轮标准化改造。 现在,村卫生站业务用房由10年前的平均15平方米、一间房,变为平均60~120平方米、多间房,村医也由10年前的每村1人增加到现在的每村2~3人。在医疗设备配置方面,过去村卫生站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这些“老三件”,现在每个村卫生站都配齐了常规医疗服务设备33小件。尤其人口较多的合并村卫生站,普遍设有诊断室、治疗室、理疗室、中医角、药房、医疗废弃物处置室,配备了消毒、针灸、刮痧板、拔火罐、光疗、电疗等适用医疗设备。每个村的中医角还配备了50多种中成药、200多种常用中药材、100多种中药饮片。 2017年,巴州区出台乡村医生养老补助实施办法,对符合政策规定退出村医岗位的人员,由政府按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生活补助。村医工作期间,由乡镇卫生院统一办理基本养老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责任保险,解除村医后顾之忧。区卫生健康局每年组织村医进行1~2次集中业务培训,分期选送骨干村医到区级医院进修,不断提升村级医疗服务水平。 |
近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四川省特色蔬菜创新团队的岗位专家郑阳霞教授,三区科技人才、科[详细]
为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扎实做好岁末年初根治欠薪专项法律服务工作,切实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