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中共巴中市委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解读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精神。 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有哪些主要成果、特点?落实全会精神将有哪些重点工作?发布会上,市委政研室、市委组织部、市发展改革委等单位负责人,从不同角度对全会精神进行解读。 四方面特点 1 站高谋远 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作为巴中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根本遵循,聚焦习近平总书记“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指示和中央显著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的要求,对巴中“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系统部署 2 承先启后 全面承接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精神,以法定形式进行深化细化固化,同时也为即将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奠定了基础 3 开门开放 开门问计、广聚民智,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积极吸收研讨成果,集聚了各方智慧,凝聚了广泛共识 4 务实重行 把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确定为巴中迈步“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奋斗主基调,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确定发展的目标、路径及措施,既展现出务实干、加快赶、奋力超的危机感紧迫感,也展示出尊重客观实际、遵循发展规律、因地制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智理性,体现了浓浓的巴中味 实现多个突破 进一步厘清了发展定位,回答了“三市两地一枢纽”是什么的问题 进一步凸显了发展主题,解决了高质量发展干什么的问题 进一步突出了发展主线,解决了产业培育振兴抓什么的问题 进一步夯实了发展动能,解决了后发赶超靠什么的问题 规划蓝图 《决定》是总纲《意见》是支撑 关于此次全会,市委政研室负责人认为,本次全会最直接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巴中市委关于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加快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的决定》《中共巴中市委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两份重量级文件。这两份文件,一主一副,《决定》是总纲,从面上对巴中“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进行部署,《意见》是支撑,解决发展第一动力的问题。两份文件的形成,使全市上下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也增强了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动力。 人才配套 打出“引留育用”组合拳 人才是第一资源,也是创新的重要支撑。实现全会既定目标,人才政策如何配套?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为引擎,打出创新型人才“引留育用”组合拳,构建“引得进、留得住、育得强、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生态。 突出“引”做大增量。实施“百千万引才工程”,力争到2025年,全市引进500名以上高层次人才、1000名以上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000名以上产业人才,形成“百名高层次人才领航、千名专业人才支撑、万名产业人才集聚”发展态势。 注重“留”稳住存量。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完善人才分类评价机制,实行“巴山优才卡”和“青年人才卡”制度,建立科技带头人制度,鼓励各类人才通过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落实市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 着力“育”提升质量。实施科技人才培养和“巴山工匠”培养计划,每年分批分层培训人才2万余人次,统筹兼顾内强培育和外抓历练。 灵活“用”激发能量。实施下派调任等“五个一批”的政策措施,扩大“职称评聘绿色通道”适用范围,完善“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建立跨所有制人才发现、交流、使用机制。 头号工程 夯实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根基 近年来,我市一直把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作为“头号工程”。此次全会,《决定》再次提出“夯实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根基”。市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对标国省最佳实践,持续开放合作,持续“打开山门、敞开心门”,推动巴中深入开放合作。 在着力守信践诺上,以政府带头讲诚信带动社会讲诚信,持续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在政务诚信、信用监管等方面我市硕果累累。国家城市信用监测简报指出,巴中“双公示”、信用修复等14项工作取得良好业绩,城市信用指数持续提升。 为提升服务效率,让数据多跑路,企业群众少跑路。目前,全市政务服务平均跑动次数为0.01次、时限缩减比例达92.20%、“一次办”事项达100%、“马上办”事项达76.65%、“全程网办”事项达99.40%。 营造“亲商”“重商”环境。拓宽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联系服务渠道,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商会和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全面落实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25条”措施;制定巴中市损害营商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办法,形成“亲商、重商、助商、兴商”的环境氛围。 首位产业 打造“一个龙头”壮大“四大支柱” 巴中要实现后发赶超,产业培育振兴是关键。此次全会《决定》中,提出要“突破发展文旅康养首位产业”。 市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文旅康养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高位推动,强化顶层设计,作出重大战略布局。 在以后的发展中,我市将着力抓好两方面的工作—— 突出发展重点,打造“一个龙头”,壮大“四大支柱”。组建文旅新区“龙头”,组建巴中市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突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建设这一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做优“四大支柱”——做强景区旅游、做优城市旅游、做大乡村旅游、做亮红色旅游。 强化发展保障,有四条硬措施。高位推动,市级层面成立了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机制创新,下放管理权限,实行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项目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已包装文旅项目180个、总投资630亿元;悬奖攻坚,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文旅产业发展,通过“悬奖攻坚”的方式,吸引、鼓励、支持社会各界踊跃投身全市文旅融合发展。 三大主业 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 市委全会《决定》指出,要纵向构建完善产业链,横向发展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水平。 对此,市经信局负责人表示,在推动产业振兴方面,巴中将聚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主业,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体系。围绕全省“5+1”产业,按照“十亿企业、百亿园区、千亿产业”和“521”主导产业发展目标(500亿级食品饮料产业集群、200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100亿级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区县层面,按照“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突出主业、错位发展。 实施企业培优育强计划。启动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工程,扶持一批龙头骨干企业设备换芯、机器换代;坚持抓大不放小,精选一批潜力型“专精新特尖”中小企业。 实施项目招大引强计划。推进一把手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十四五”招引落地超5亿元工业项目超10个,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00个。 实施园区做大做强计划。完善园区培训教育等平台;围绕一园多区或园中园,开展二次创业,推动经开区创建国家级经开区;按照专业化特色化方向,提升白酒、医药等专业园区,抓好临港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建设。 创新驱动 力争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 巴中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方面有什么重大举措? 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在总体思路上,把握坚持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统一等“五个坚持”,力争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 具体而言,将加快研发类创新平台、产业创新平台、功能型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培育建强创新主体,壮大创新集群,大力引育创新型企业,增强科研院所和高校职校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齐创新短板,引进转化重大科技成果,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健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激励机制。打造科技创新环境,优化创新生态,构建多元化创新投入体系,持续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考核问效机制。 |
4月15日—21日是第31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切实提高市民对肿瘤防治的认知,增强防癌抗癌[详细]
4月18日,巴中市质检中心党组举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结业式,党组书记、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