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公布 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名单 平昌非遗《翻山铰子》入选 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文艺演出类) 平昌县非遗项目 翻山铰子 翻山铰子是四川省平昌县传z统民间舞蹈,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翻山铰子”起源于西兴、龙岗一带,西兴是““翻山铰子”故里”,被赞誉为““翻山铰子”之乡”。“翻山铰子”起源于傩戏,最初是祭祖娱神的。“翻山铰子”分为高台铰子和平地铰子等类型,高台铰子在桌凳上左右上下翻转,糅合了民间杂耍,难度极高;平地铰子富于变化,场面宏大,气势磅礴。2009年,西兴镇“翻山铰子”艺术团团长吴华德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翻山铰子”代表性传承人。 翻山铰子的基本动作,根据放长和收短铰绳动作而区分为“长绳铰”和“短绳铰”两个类别。其打法,大都由打、擦、翻、转四种方式构成,约有四十多个动作。大多数动作都冠以形象化的名称,如“白鹤亮翅”、“风吹杨柳”、“团鱼晒壳”、“青蛙晒肚”、“扑地莲花”、“跑马射箭”等等。 “翻山铰子”在川东流传较广,传承时间较久,深受人民群众喜爱,是研究巴山风俗民情和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翻山铰子” 融舞蹈、杂技、音乐等为一体,表演动作独特,节奏欢快,技巧性很强,富有音韵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翻山铰子不仅是一项民间文化艺术活动 平昌县还将其融合创新 创立“翻山铰子”理论宣讲队 用传统技艺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期间 为群众送上‘视听盛宴’的同时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荣|获|奖|项| 01 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 02 四川省首届广场舞 大赛一等奖 03 四川省第三届 旅发大会金奖 04 全国第十一届艺术节 优秀展演节目 05 全国首届新农村 文化艺术展演“金土地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