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巴中市对外宣传服务中心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赈”心助开幸福花 ——巴中市以工代赈助力乡村振兴掠影

2023-11-8 11:00|编辑: 石凤琼| 查看: 3691| 评论: 0 |原作者: 李晓红

放大 缩小
简介:近年来,巴中市坚守“赈”的初心,高位推动、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的政策功能,带动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十四五”期间,全市实施中央和省投资专项以工 ...

近年来,巴中市坚守“赈”的初心,高位推动、精准发力,充分发挥以工代赈的政策功能,带动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增收,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

“十四五”期间,全市实施中央和省投资专项以工代赈项目、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重点工程中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97个,覆盖全市易地搬迁安置点285个,吸纳易地搬迁群众2.3万人参与务工,年人均增收7000元以上;在助力的当地产业园务工群众年人均增收1.3万元以上。以工代赈政策全面落地见效,有力地推动加快发展,“赈”心如和煦春风,让群众幸福生活之花在革命老区盛开!

坚持党建引领助力基层治理

初秋的傍晚,通江县杨柏镇太平村,一组乡村墙绘画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村民们一边健身一边聊天,日子休闲而自在。

近年来,太平村用推广以工代赈的方式实施东西部协作项目,集体经济突飞猛进。村两委不忘文明新风尚的培育,召开村民大会,征求意见,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入户推广宣传,提升村民的认知能力、执行能力和积极参与能力。积极探索以工代赈赈济模式创新,尽量多地为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以及其他低收入群众提供务工就业的机会,让群众参与到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群众动手实施项目,扮靓家园,通过家门口务工增收,同时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热情似火干劲足。

村支书王元斌介绍,太平村以“党建引领、镇村主导、群众参与、利益共享”为原则,采取“农业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资产折股量化分红+就业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综合赈济模式,让脱贫户、监测户等就业困难群体通过务工参与项目建设、获取劳动报酬,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增收,让群众收入更多、产业发展更旺、集体经济更强、乡村面貌更新。

“我们村以易地搬迁安置点为标杆,通过邻里公约、道德银行、数字乡村等措施,推动和完善乡村治理。倡导移风易俗,主办集体升学宴,反对大操大办酒席行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现代文明新风在村里逐步形成。”王元斌说。

太平村积极探索以党建为引领,凝聚“最强合力”,把“党建引领”和“以工代赈”相结合,实行党建与农村项目建设同时谋划、同时部署、同时落实的“三同时”制度,把党建工作深度融入太平村项目建设工作中。村干部带头示范,扎实工作,采取召开坝坝会、张贴公示公告、发放宣传手册和开播村级大喇叭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动员,鼓励群众动员推荐周边亲戚朋友来项目工地务工。组织村干部、社长、驻村工作队逐村逐户摸底调查,精准标注人员类别、工种意向、技术基础等,统一建立用工信息库,统一安排工作,“全覆盖”走村入户,全体村民对以工代赈政策“全知晓”,快速将“宣传引导”转变为“主动谋划”实施。整合村里山、水、林、田、湖等分散资源,建设以“农耕体验、乡味游乐、康养民宿、研学文创”为主体的“巴山田园综合体”。通过游田园、阅村韵、赏民俗、品美食、购特产等方式,变农区为景区、变田园为公园、变劳动为运动、变产品为商品、变民房为客房。丰富业态构建“农业+”模式。依托蓝莓产业园,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红色故事讲述研学基地合作,共建博士服务站,主研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创意农业等“农”字招牌,形成集农耕体验、生态采摘、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农业+”业态。厚植底蕴打造农旅精品线路。融汇塑造农耕文明、田园风光、村落建筑、乡村生活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IP,建成共享田园和村史馆,推出近郊游、红色游、亲子游、研学游为主的乡村旅游精品路线,连续举办3届蓝莓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农旅综合收入7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有了活水,村民腰包也跟着鼓起来。

全市以工代赈工作中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推进社区治理、社会融入,提升易地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民意定项目,汇聚“强动能”、助力“新发展”,实现了乡村环境之变、群众精神之变、基层治理格局之变、乡村发展之变,探索出以工代赈新模式,“赈”出基层治理新成效。

优环境促增收助力共同富裕

天池镇百岁村位于南江县边远山区,交通不便是其发展的制约因素。2023年以工代赈项目省级衔接资金390万元落户南江县百岁村,围绕省级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新建一条长3.5公里宽3.5米的产业大道,整治土地157亩,维修山坪塘7口,吸纳该村群众250多人就业。在吸纳群众参与生产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参建群众开展实训和以工代训,切实帮助务工群众掌握水泥路面建设实际操作技能,为后续就业培养新技能,真正使“慰问式”的帮扶变为“造血式”的帮扶,以项目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以工代赈”让村民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也打通了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路”。

项目建成后,不仅给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更进一步夯实了百岁村产业基础配套设施。“实施好我们百岁村以工代赈项目后,我们围绕产业路覆盖的现有产业,把它管护好,充分发挥产业路的带动效应,利用产业路覆盖的森林,做好林下经济这篇文章,把养殖、农业产业发展好。” 天池镇政府负责人说。

为确保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规范实施,按照四川省《以工代赈项目村民自建工作指南(试行)》,百岁村村委会成立项目理事会,制定了科学完善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尽量多用人工参与工程建设,多给群众发放劳务报酬,邀请县发改委、镇纪委、行业代表、村三委以及党员群众代表,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全面落实以工代赈政策。

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核心就是惠民生、助发展。巴中市以工代赈办负责人表示,立足这一关键核心,在确定实施什么项目、项目怎么实施中,充分体现“群众说了算”的方式,把会场搬到群众身边、挪到群众家门口,倾听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问题,破解了基层“看得见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的难题。

巴中多数以工代赈项目采取“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劳务报酬发放+就业技能培训+公益性岗位设置+资产折股量化分红”模式,强化联农带动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项目区群众参与工程建设。同时,巴中以工代赈严格实行项目遴选机制、大力推行村民自建,坚决维护群众利益,充分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和作用,让更多的群众全过程参与项目实施决策与监督,通过“一卡通”平台按月发放劳务报酬,为务工群众购买务工保险、统一着工装,共同富裕、体面劳动的荣誉感让群众参与务工的积极性大大提升。

以工代赈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乡村振兴不断增强“造血”功能,有力地促进群众共同增收致富,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引来金凤凰助力乡村新发展

在恩阳区上八庙镇来凤村,有一支平均年龄55岁的施工队,农闲时他们有的做一些零工,收入极不稳定。以工代赈项目落地后,他们成了全村最忙碌的人,边干边学,务工时间长了,操作技能渐渐提升,队伍茁壮成长,越来越专业。因为工资发放准时无拖欠,务工群众热情高涨,配套升级的基础设施让村里的旧貌换上新颜。

来凤村积极组织群众参与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完善了基础设施,科学规划的宏伟蓝图,吸引了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年轻有为的应届毕业生马欢,凭着自己的技能在浙江杭州打工,年薪达15万元。打工不是长久之事,回家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怀着这种初心和梦想,他放弃了杭州的工作,回乡创业。

恩阳区是发展中药材的重要产区,经过市场调研,马欢看好青蒿这种中药材,不仅用途广泛,还适应巴中地区的气候条件。经过一年的平整土地等前期准备工作,80亩的青蒿产业园开始播种、施肥,几个月后长势良好的青蒿,让马欢尝到了回乡创业的甜头,第一年的产值就超过20万元。接着他又把产业扩展到养殖业和加工业,随着养猪场的竣工,马欢的创业又会迎来辉煌的明天。

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后,一条宽阔的产业大道,连通着他的产业园。马欢指着眼前的产业园感慨地说:“开荒前这里不通路,当时我产生了不少顾虑,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非常感谢以工代赈把道路修到自己的生猪和中药材产业园,现在货车都能够开进来,可节约产业物流成本50%以上。修通道路让产业有了快车道,发展有了新基础,荒地变金子。”

吃水不忘挖井人,富了不忘众乡邻。随着马欢产业的发展,产值年年攀升,给村里提供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马欢十分关心村里的老弱病残人员,每年都预留一些合适的岗位,让他们足不出村就挣到钱,又能和家人一起安享天伦之乐。“马欢是个好青年,他大学毕业后,放弃高薪工作,回老家发展,让我们看到农村未来的日子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老园工岳茂林激动地说。小项目,大情怀。以工代赈项目不但让群众就近实现就业增收致富,也为马欢回乡创业奔向幸福之路打下了基础。

巴州区清江镇昆山村,紧邻清江工业园,三桥湾聚居点,居住着易地搬迁和随迁户146户480人,在后续扶持项目工作中安装了133盏太阳能照明灯,修建了文化广场,成了巴城郊外的小城市。漂亮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在外经商的企业家马青松回到家乡积极创业。他创建的“森牛家”品牌泡菜,打造成为网红食品,年总产值超过3000万元。公司在村里吸收劳动力60余人,发放劳务费200多万元,后续扶持脱贫户23户,2022年被评为巴中市十大民营企业家,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企业。

以工代赈项目,最大程度、最大范围发挥“四两拨千斤”的赈济作用,就好比培植了一棵梧桐树,引来了金凤凰,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村民就业创业的条件,为脱贫户创造了发展的新机遇,有效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促进了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相关分类

客服中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