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何林芳刚被召进单位,就服从组织领导的安排,不畏山高路陡、不畏严寒难耐,不惧条件恶劣,在科研一线海拔1300米、距离县城100余公里的偏远之地南江北极(四川南江黄羊原种场,以下简称场部)驻扎上班,主要从事南江黄羊科研育种工作。她与科研团队以大山为伍、牧场为家、黄羊为伴,开展工作,克服重重困难。 科研基地幅员面积6.7万亩,共有30余个羊队,每年大年后,科研组便要即刻前往各地的羊队去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大雪纷飞,寒风凌冽,何林芳和组员们踏着沉重的步伐,蹒跚行走在又窄又陡的泥泞路上,一个不小心,就会咕噜咕噜滚回路的原点。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只有一前一后,拄着拐杖,你拉我,我推你,慢慢前行几小时,终于到了羊队,立即认真的开展着科研工作,查看实验羊群体况、点数量、称体重、量体尺……将最原始可靠的科研数据带回实验室。 在基层工作,何林芳不仅要面对工作上的难题,更要面对生活上的困难。从县城到场部途中至少要经过两次转车,第一次转车往往需要在中途等两三个小时才有车。费尽周折还要第二次转车,因为路远、路窄,她只能选择乘坐摩托车,公路的一边都是悬崖峭壁,更没防护栏,让人看了毛骨悚然。为了安全,她只能将摩托车抓的更紧,目不转睛的看着距离车不远的路,视线不敢移走一秒钟,因为只有那样盯着,她才感到些许的安全,才能安抚那颗担惊受怕的心。遇到极端天气,如果联系不上车,也就只能步行3小时返回场部,几经周转,她又累又困又饿。 何林芳扎根在科研的最前线,已全然忘记了城里的灯火辉煌,家里的明灯暖火。她常常一月才能回一次家,甚至半年回一次家,她的父母知道了她在如此偏远艰苦的地方工作,心疼,更多的是对她默默地支持与鼓励。她毅然决然选择驻扎和坚守,因为父母一天天老去,而她需要在一天天磨练中成长。在此期间,很多同事忍受不了远离城市的孤独、生活条件的艰苦,纷纷选择离职。而她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与单位共荣辱、同发展。她思考并践行:“这是我们的任务,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不驻守,谁来坚守?” 何林芳先后获得新型实用专利9个(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4个),作为主要发明人成功申报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2篇,制定地方标准2个(其中主持制定地方标准1个)。在人民日报、扶贫网等媒体报刊发表实用技术文章8篇,参与著作的《南江黄羊》被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山羊肥羔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推广应用》获天府畜牧兽医科技进步一等奖,为顺应发展需要,2023年编写《南江黄羊舍饲技术》手册;2022年2月被四川省总工会表彰为五一巾帼标兵、2024年4月荣获第五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 十余年的坚持、十余年的努力,羊肠小道变成了沥青路,茅草棚变成了标准化养殖场,灰瓦房变成了现代化科创中心,国家现代化农业产业屹立在群山之巅,贫穷的“山卡卡”已成为旅游打卡的“香饽饽”。 巾帼秀丹心,不负好年华。南江黄羊是南江发展的希望,是群众致富的期盼,在实施乡村振兴、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何林芳正以她的青春热血,积极为南江黄羊科研选育及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