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工程坚强有力 市委、市政府把卫生健康作为巴中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工程,出台《关于深化改革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安排4000余万元资金激励奖补12项“跳起摸高”事项。全市招聘医卫人才682名,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125名。真招实措尊医重卫,隆重庆祝“中国医师节”,成功举办卫生健康成就展,被央视新闻频道在“8.19”医师节报道宣传。 医卫改革创新突破 深化两个“紧密型”改革,组建1个城市医联体、2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4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N个专科联盟,“1+2+4+N”医联体矩阵初步形成。采取建立卫生人员“编制池”,实行“单列编”“特设岗”,扩大“双肩挑”等系列“组合拳”,有效破解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少、人才引进难、岗位竞争大等瓶颈问题,创新做法被《中国卫生》《健康报》等刊发,获得省卫健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受邀在四川大学分享卫生人才改革经验。巴中在全国地市级行政区医改评价中得分居全省第一。 医疗体系持续健全 投资12.2亿元建成投运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成投用市中心医院核医学楼和综合培训基地楼。新创“三甲”医院2家,南江县妇幼保健院成为川东北首家“三甲”妇幼保健院,全市“三甲”医疗机构达5家、“三乙”医疗机构达8家。县域内就诊率达94.48%。平昌县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全省首例县级医院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 公共卫生提质增效 新建29家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和4A、5A预防接种门诊,在全省率先设置14个专业质控中心,传染病控制水平连续多年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每千人口献血率达11.24‰,无偿献血量1055.76万毫升,血液采集量增幅居全省第一,连续7届14年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称号。新增尘肺病康复站9个,累计建成2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通江县被确定为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孵化县。 基层卫生巩固提升 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落实重点人群“先诊疗、后付费”,为263万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成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48213人、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7500人,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100%。全市所有行政村均设置标准化村卫生室,并全部纳入医保定点,落实“县招乡聘村用”,实现村均有村医2名,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比39.98%,全市县域内住院量占比91.84%,让群众“就近看病”“看得起病”。 中医国粹传承弘扬 市中医院康复科获批我市首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项目,建成省级区域中医康复中心。遴选12个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在全省率先启动建设首批中医药特色乡镇卫生院10个、村卫生室50个。新增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四川省名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1个。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现场评审。 绿色医疗便民惠民 2024年四川卫生健康信息技术交流大会在巴中召开,新建智慧医院4家、互联网医院2家,建成“信用就医”体系,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实行“一次挂号管3天”,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实现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出台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七项措施”、医患满意度“九条措施”,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生育政策获得点赞 出台《巴中市促进人口发展六条措施》,并配套《实施细则》和8个具体实施办法,形成“1+1+8”政策体系,近3年投入约2亿元,全方位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人口出生率由上一年的4.62‰回升至5.97‰,新增普惠性托位3000个,人口工作经验做法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刊交流,在“世界人口日”获央视报道点赞。 医药产业融圈建链 省中医药科学院巴中产业技术分院挂牌成立,围绕中药饮片、医药康养等领域谋划招商项目20个,新引进修正药业、九州通医药集团等链主企业落地,成功申报四川省首批中药材GAP示范建设重点品种。开工建设中医药产业等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26.2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医药健康企业22家,医药健康工业产值达9.04亿元。中医药产业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开放合作协同高效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高标准推进委市共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建设,与成都市、重庆市和北京协和医院、西部战区总医院、省中医药科学院等30余家省内外知名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广泛开展战略合作,新建北京协和医院等名医工作室2个,建成巴中市第九批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挂牌医学博士工作站7个,举办巴中籍在外知名医学专家“家乡行”活动。提升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托底性帮扶实效,巴中“组团式”帮扶工作被央视深度报道。 2024年11月举行成巴卫生健康合作签约活动 |
近日,2025年巴中市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培训暨教学研讨活动在巴中市第三中学、市实验小学举办。全市[详细]
通江县永安中心卫生院,自1951年诞生以来,始终扎根基层,守护一方百姓健康。作为一级甲等公立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