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茶香满园。随着气温回升,我市数十万亩茶园吐露新芽,迎来新一年的春茶采摘季。4月1日,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预计今年春茶产量8300吨、产值近10亿元。 春茶采摘忙 产量预计超8000吨 近段时间,巴州区天马山镇的1900余亩生态茶园迎来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时节,每天上百名茶农穿梭在茶垄间,指尖不停翻飞,采摘今年第一波春茶。同时,智能加工车间里也忙着炒制新茶。 2018年,乘着东西部协作的东风,天马山镇狮子寨村党支部书记余安波带着种植技术和先进的理念从浙江松阳来到天马山镇。就此,龙井、黄金茶、安吉白茶等9个优质茶种在巴州区萌了芽。余安波介绍,今年茶园产量预计达5吨干茶,实现年产值600万元左右,带动附近居民511人就业增收。 茶园蓬勃发展,村民直接受益。“自从茶园投产后,我每年都到这里来采茶,每天采茶三四斤就能挣100多元。”狮子寨村村民秀华说。村里像她这样的村民都能实现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超万元。 如今,天马山镇紧扣巴州北部山区茶旅融合示范片建设,着力打造天马山镇万亩茶叶园区,拥有标准化智能加工车间,建成3条现代化产业生产线,实现了从采摘到制作一体化流程;同时,规划打造集茶叶种植、精深加工、茶文化体验、康养旅游于一体的五彩生态体验茶园,让漫山茶园成为当地百姓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 春光无限,茶山绿涛似海,也吸引无数游客前往“打卡”。 3月30日,平昌县三十二梁景区云雾缭绕的茶山间,传来阵阵铿锵鼓乐,“樱约康养天堂·茶润三十二梁”茶旅康养文化节暨第三届采茶赏樱季启幕。 茶树间,游客背着竹篓采茶,在茶农指导下采摘明前嫩芽,指尖轻掐“一芽一叶”的标准茶青,竹篓渐盈的不仅是春色,更是一份收获的喜悦。制茶工坊里,传统工艺焕发生机,游客跟随炒茶师傅学习杀青、揉捻、烘焙等制茶全流程,热锅翻炒的“噼啪”声中,嫩绿芽叶逐渐卷曲成条,空气中弥漫着茶香。 据了解,本届茶旅康养文化节将持续至4月5日,这期间还将开展樱花市集、康养讲座等活动,为游客打造“春樱茶韵两相宜”的复合型旅游体验。 据悉,目前全市茶园面积稳定在55.5万亩,其中33.3万亩投产,今年1月至5月的春茶产量预计达8300吨、产值近10亿元。 到2027年预计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0亿元 茶叶产业是一个生态产业、富民产业、长久产业。 早在2022年,我市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实施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的意见》,确定茶叶为“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之一,明确提出到2026年全市茶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85亿元,茶叶产业综合实力跃居全省前列,力争建成优质川茶基地、全国重要的高山有机富硒茶供给地、全国知名的红色茶乡精品旅游基地。 我市是中国西南地区茶树原产地中心,被列入“全国富硒绿茶优势产区”“川东北高山生态茶产业带”核心区。在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体系中,茶叶也是六大主攻单品之一。 2024年底出台的《推动巴中云顶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提出,到2027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培育各类加工主体13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毛茶产量近2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70亿元,茶农年人均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巴中云顶”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带动力显著增强,龙头企业集群引领能力显著提升,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方案》提出,我市将以“巴中云顶”市域公用品牌为统领,支持差异化发展南江大叶茶、平昌青芽茶县域公用品牌。积极参加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等。推进实施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包装要素、统一门店店招、统一宣传推介等“巴中云顶”公用品牌“四统一”行动。 我市还将坚持以茶为主,大力开发集茶园观光、采茶制茶、品茶购茶、茶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精品研学游、体验游。推动茶旅资源与红色文化、巴人文化等融合推广,打响红色茶乡文旅名片。到2027年,建设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深度融合的省五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印发的《巴中市2025年“三农”重点工作任务清单》也提出,今年我市将申报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10.5万亩,新(改)建初加工厂9个,大力推进茶产业蓬勃发展。 |
近日,2025年巴中市初中生物学新教材培训暨教学研讨活动在巴中市第三中学、市实验小学举办。全市[详细]
通江县永安中心卫生院,自1951年诞生以来,始终扎根基层,守护一方百姓健康。作为一级甲等公立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