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袁鹏,汉族,中共党员,医学学士,主任医师,四川省妇幼保健协会妇科专委会常委,四川省预防医学会不孕不育与妇女疾病分会常委,第五届、第六届四川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分会委员,巴中市妇产科质控中心副主任,巴中市孕产妇死亡评审小组组长,第五届巴中市科协委员,现任巴中市妇幼保健院党支部副书记、院长、妇产科主任医师。 为患者做手术 "精湛医术保健康、高尚医德为患者""和美医护仁心仁术、白衣天使爱心倾注"……一面面鲜红的锦旗悬挂在巴中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办公室的墙上,显得特别耀眼,这是对全体医护人员的高度赞扬与充分肯定,更是袁鹏大医精诚、心怀仁爱的真实写照。 作为医生,袁鹏精研医术,心系患者,30年如一日救死扶伤,呵护妇幼生命健康;作为院长,他担当奋进,改革创新,守护一方平安;作为党员,他践行宗旨,心系群众,冲锋在前,为“健康巴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孜孜以求 只为不断提升医技水平 出生于70年代农村的袁鹏,深知医疗卫生事业对于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群众的重要性。因此,他从小就对医生这个职业充满崇敬,做一名医生、做一名好医生是他从医30年来不变的追求。 通过不断努力,袁鹏1989年成功考上医学院校,在校期间,他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虚心请教技术难点,扎实打好基础,并于1996年作为华西医科大学唯一一名学生党代表参加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毕业时,原本可以到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等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工作,但他想到平昌的医疗现状,毅然回到家乡,在平昌县人民医院开始了他行医治病的生涯。在平昌县人民医院工作的20年里,他先后在内科、外科、急诊科、妇产科工作,担任妇产科主任十年;在市妇幼保健院工作的10年里,他一直从事妇产科工作并担任医院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拓宽医疗知识面,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质量,他多次到华西医院、华西二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等全国知名三甲医院进修学习泌尿外科、妇产科、妇科腔镜专业知识,接受规范培训,熟练掌握相关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疗法,并广泛应用于临床。他在全市率先应用腹膜外剖宫产技术、非脱垂子宫病变经阴手术切除、桥式缝合修补后壁膨出技术、不孕不育手术,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成功抢救急性子宫内翻、急性羊水栓塞、子痫、产后出血、凶险性前置胎盘等病人逾百人,接诊10余万名病人,成功完成上万台手术,亲自接生新生儿5000余人次,参与抢救各类急危重症病人1000余人次,成功率达99.8%,被誉为“巴中妇产科的男神”。 30年间,他始终坚持“术业有专攻”,将不断学习总结研究作为干好工作的前提,先后在国、省级医学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医学专著3部,荣获市级、县级科技进步奖3项。先后被原省卫生厅表彰为2012年四川省“我最喜爱的健康卫士”,被市卫健委评为巴中市卫生行业首届“巴山名医”、第二届巴中市“巴山优才千人培育工程”市级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巴中市最美科技工作者。 忘我工作 只因心中永远装着病人 2003年到妇产科工作之初,袁鹏就为自己定下了必须坚持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工作准则。一个中心就是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必须保障母子平安。而践行这个准则,就需要和时间赛跑,需要不知疲倦地做到“时刻做好准备、病人随叫随到”。 2007年7月23日,连续几天室外暴雨瓢泼。作为平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的袁鹏,在深夜做完两台手术后,已是疲惫不堪,他不知不觉地趴在办公桌上睡着了。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是120,福申乡一名高龄产妇横位难产,有生命危险,请立即前往抢救!”病情就是命令,袁鹏一把抓起急诊箱,喊上同事,坐上救护车疾奔福申乡。在距离福申乡卫生院3公里处,救护车被垮塌的石头拦住了去路,袁鹏立即下车带领同事跑步前进。当他们赶到乡卫生院时,产妇已经不停地抽搐,口吐白沫,生命垂危,胎儿心跳达每分钟180余次。顾不上脱掉湿透的衣服,袁鹏立即开始抢救生命。待产妇病情稍稳定后,他又亲自将其抬上担架并送上救护车立即返回平昌县人民医院。在路上,他一刻也没有停歇,一边指挥院内相关科室人员准备到位,一边守在产妇身边密切观察病情。到达医院后,他迅速为产妇实施了紧急手术,最终母子平安。 2012年8月,为进一步加强全市妇幼专科医院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市委、市政府和原市卫生局将袁鹏作为专业人才引进调至市妇幼保健院工作,担任副院长。 “医院来了一名产妇,臀位、胎膜早破,胎儿心跳每分钟只有90多次,羊水3度粪染,需要马上手术!”2012年10月14日凌晨2时,白天忙碌了一整天的袁鹏,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惊醒。他立即翻身起床,迅速赶往医院。当时胎儿胎心音仅92次/分,已经发生急性胎儿窘迫。“这是市妇幼保健院恢复临床业务以来的第一个病人,第一台手术,只许成功!”袁鹏给自己立下了军令状。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在手术室里紧张展开,麻醉、开腹、转位、牵出……5分钟后,一个新的生命健康诞生。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疫情来势汹汹。作为市妇幼保健院院长的袁鹏主动取消春节休假,留院值守。大年三十,为一例疑似患者进行会诊、排查,从早忙到晚,与医务人员一道在食堂吃了一顿难忘的团年饭。“医院里还有26名新生儿和产妇,后续还有接近预产期的12名建卡孕妇,一旦出现疫情将产生严重后果!必须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他迅速组织人员成立专班,紧急调运物资、建立专门通道,同时开展培训和演练。 疫情期间,他舍小家、顾大家,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他亲临防控一线,靠前指挥,狠抓落实,发挥着“强心剂”和“定心丸”的作用,随时关注上级相关指示及一线职工工作状态,关心职工的个人防护及身心健康,关心每一位患者的安全。疫情严重期间,他坚持每天组织召开专题会,分析研判疫情形势,总结当天工作,安排第二天工作,他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亲自安排,亲自督查,确保医院零感染。疫情好转后,他多次率队到各区县妇幼保健院指导督导做好孕产妇、儿童及新生儿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常态化做好妇幼健康服务,持续守好妇幼健康的大门。 30年来,他已记不清多少次午夜惊醒、多少次争分夺秒,也记不清多少次家人团圆时的缺席,但他总说:“我无怨无悔……” 殚精竭虑 只为妇幼事业高质量发展 袁鹏到市妇幼保健院工作时,医院的临床业务已经停顿6年,没有医生,没有阵地,没有病人,可谓百废待兴。面对如此困难局面,他下定决心:绝不能辜负组织重托、绝不能辜负群众期盼。为解决场地问题,他积极配合时任院长迅速协调有关部门,在白云台社区租借场地,于2012年10月10日恢复开展临床业务。为引进培养医生,他多次带队实地考察,先后引进10余名专科医生,对自己掌握的技术倾囊相授。为赢得患者信任,他做到疑难病例亲自主刀,病人随叫随到,开具科学处方,减轻患者痛楚,让患者尽快康复,让希望在医院诞生。为服务好患者,他吃住在办公室,坚持在一线值班、出诊、会诊、义诊、产后访视,严把医疗质量关,密切随访每一位患者,让病人放心、安心、舒心。 指导基层妇幼工作 2019年,接任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后,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袁鹏主动作为,及时建立健全相关管理机制,严格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医疗风险防范和医疗安全治理;严格执行药品两票制及试剂耗材集中招标,规范采购流程及行为,凡事坚持合理合规合法、公开公平公正。加快建成适应妇幼需要的综合业务楼,积极到主管部门汇报,精心谋划、全程推动项目进度实施、竣工。 如今,两万平方米的综合业务楼屹立在秦巴大道主干道一侧,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门诊、住院综合楼已正式投用两年多,温馨舒适的环境,网络信息的便捷,网上预约、排队叫号、诊间支付、自助报告,以及一流的设施设备,医护人员的温情呵护、人文关怀,规范的各项就诊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在袁鹏的带领下,医院连续十年无任何医疗事故发生,无一例孕产妇死亡,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拓展,患者满意度逐年攀升,产科被评为市级重点专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十年来,市妇幼保健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医疗环境持续改善,医疗技术持续提高,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医院先后获得国家爱婴医院,国家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四川省医疗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四川省重信誉、讲规则、质量无投诉医院,四川省妇幼健康对口支援先进集体,四川省妇幼健康服务优质示范单位,四川省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先进集体,巴中市知名医院,巴中市抗击新冠肺炎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当前,站在新发展阶段,面对新发展机遇,袁鹏带领市妇幼保健院全体员工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今年已正式向省卫健委申请创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正积极筹建国家级儿童早教示范基地、孕产期保健中心、妇幼康复中心、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产前筛查中心、出生缺陷防治中心、普惠托育中心、老年友善医疗中心、不孕不育生殖中心,以更好地服务全市广大妇女儿童。 |